作者:生活百科网 发布时间:2023-07-05 点击:0
“耿耿于怀”是一个成语,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某件事情而心中充满着怨恨、不安或者痛苦的情绪。这个词语比较常见,或许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释然的烦恼,有时候就会感到心中荡气回肠、难以释怀。
成语“耿耿于怀”的出自《左传》《晋书》《魏书》等古籍中,一般用于形容人心中难以消释的情感。耿耿有“侵占”之意,怀有“心中”之义,两者结合表示心中某些东西被他人侵占或者外部因素影响,而自己没有办法了结,于是就在心中耿耿怀疑。那么,古代人对于“耿耿于怀”有哪些描述呢?
在《左传》中,孔子曾经写道:“耿而不寐,饮而不醉,节而不弃,是谓士也。”这里的“耿而不寐”意味着心中有烦恼,无法入眠;“饮而不醉”指的是内心的不满,在饮酒的时候也难以得到释放。但是,这些烦恼却并没有影响到这位士人的品德和操守,他还是一个具备高尚品质和坚定理念的君子。
在《晋书》中,有一句话写道:“耿耿怀忧,无庸微言。”这句话表达的是心中忧虑重重,难以启齿说出的情感之痛。这里的“耿耿”也有“无限执念”的意味,无论是什么让这个人产生忧虑,都影响到了他的思维和精神。
在《魏书》中,有一句话写道:“其间不解,反覆耿耿于怀,望之若失。”这里的“不解”指的是内心对于某件事情的疑惑和无法理解,导致心中的忧虑反复出现,“望之若失”则意味着这个人陷入了沉思状态,无法专注于眼前的现实。
从这些描述中,我们可以看出“耿耿于怀”并不是一种积极的情绪。它不仅会让人的心情受到影响,还可能导致人的注意力无法集中、行动无法果断。因此,在面对心理上的不满和烦恼的时候,我们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的技巧,将它们转化为积极的动力,甚至转化为进一步思考和发展的机会。
如果你遇到了身边的朋友或者同事因为某些事情而心中耿耿于怀,不妨走近他们,认真聆听他们的故事,并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帮助。或许,这就是你能够带给他们的最大帮助和鼓励。